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概况 > 成果展示 > 大数据与决策研究

贵州重庆四川三省市大数据发展调研报告

2020-03-26 15:2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字体: 打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正成为地方政府的共同行动,数字经济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根据工作安排,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调研组于2020年1月12日—15日赴贵州、重庆、四川进行了考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数据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路径清晰
  (一)贵州:实施“六大行动”,大数据战略日益深入。
  2019年,贵州继续强化发挥大数据的引领作用。一是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2280户企业与大数据融合,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3。二是全力推动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实现“一朵云”承载省、市、县政府部门全部应用系统,实现所有系统网络通、应用通、数据通。形成“一网通办”新支撑,除国家另行规定外,省级21家单位24张业务专网全部打通。打造智能工作“一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办事服务平台,实现全省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办公、一个平台上审批、在一个平台上能够获取使用数据。在全国率先建立数据调度机制,建成全省数据调度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高效调度管理。
  2020年,贵州将实施“六大行动”:实施“数字经济服务年”行动,持续抓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万企融合”、量化“百企引领”、细化重大项目服务,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实施“一云一网一平台”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大应急”“大政法”“大旅游”等大应用系统,推动建设视频中台、地图中台、审批中台、移动政务中台、区块链中台、统一身份认证中台;实施数据创新应用行动,推动大数据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一批数字民生数据治理试点示范;实施大数据助力大扶贫行动,支持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建设,加快大数据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应用;实施新技术融合赋能行动,研究制定区块链应用发展相关意见,抓好5G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化5G场景融合应用和产业培育;实施保障体系强化行动,开展“六网会战”升级数字设施。
  (二)重庆:大数据引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2019年,重庆把实施大数据战略放在更重要位置,突出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8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40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9%。全面推行“云长制”,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和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礼嘉智慧公园建成投用。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落实汽车产业“1+2”政策和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专项政策,出台生物医药、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专项政策,启动消费品工业品牌培育专项行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电子、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3%、14.7%。
  2020年,重庆继续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一是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芯”,重点推动万国半导体、SK海力士等产能释放,加快启动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芯片等项目。“屏”,重点推动京东方6代柔性面板建设,积极培育超高清视频领域产品。“器”,重点推动OPPO、vivo等5G手机量产,发展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核”,重点提升汽车电子、智能传感等核心器件发展水平。“网”,重点培育1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移物联网、宗申忽米网、飞象工业互联网等企业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提档升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促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建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云”,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基本完成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市级系统整合率达到75%,两江云计算产业园服务器能力达到30万台。“联”,实施5G融合应用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3万个,提升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性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直联城市增加到32个。“数”,落实“三清单”制度,初步建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立政务数据“聚通用”规范管理机制。“算”,建设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统一提供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能力组件200个,建设以AI计算、区块链等为支撑的赋能平台。“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打造30个典型智能化应用场景。
  (三)四川:构建“5+1”体系,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
  四川通过实施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助力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5”指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1”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大数据发展上,聚焦16个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强链补链延链,促进集群发展。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测、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创新产业引导基金运营管理,发挥聚集放大和投资引领功能。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行动,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目前,四川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的基础。成都、德阳、绵阳、眉山、泸州、雅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崇州市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全省12家企业上榜“2018年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在数据集成、分析挖掘、数据安全、电商、物流、金融等方面技术和应用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四川大数据发展重点包括,一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建设,发展人工智能、5G、数字文创等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培育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实施“领军企业行动”。二是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完善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全省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业务协同办理系统。建设全省统一的安全监测平台。推动政务大数据专题应用,开展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建设。三是构建数据治理新模式。采集全省各领域动静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和分析应用,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建设社会治理业务库及治理专项库。强化数字技术在政务、市场监管、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监察体系。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应用。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等,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老少边穷地区延伸。
  二、经验启示
  (一)数据可用、可控、可溯、可视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的关键。推动数据的“四可”能让数据在聚集、重构和交换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与标准制定让数据“可用”。以分权分责、专职专岗、数据调度保障数据“可控”。建立数据共享全过程监管模式让数据“可溯”。按照“数据调度”的协同服务理念,建设调度平台可以促进数据资产“可视”,推动技术、业务、数据的融合,把无形数据资产可视化,将已有的数据资产成果、当前数据资产实时动态和对未来态势的感知以可视化手段集中呈现。
  (二)加强数字化跨区域合作为陆海新通道提供数字驱动力。三省区推动数字大数据发展总体部署基本一致,实施路径各有特色,可以依托各自比较优势,开展数据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推进大数据创新,同时也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纵深空间,服务陆海新通道战略。目前,四川与贵州等省市均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工作机制,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对接进一步加强,两省在推动跨省域数据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建立共识并开展合作。
   (三)“融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法宝”。三省市不约而同加快了大数据与各项治理的融合,推进大数据手段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普及应用。要提高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强化大数据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应用,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加快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业态发展。
  (四)把人才作为推动大数据发展的第一资源。三省市倾力倾情广招人才。如贵州出台和完善支持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人才培育引进的政策措施,构建“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贵州成为大数据人才流向的主要目的地、全国排名第二的“年轻人磁场”。四川进一步加强省大数据中心干部队伍建设,面向全国公开选调36名工作人员,2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人才招揽计划,共招到30名工作人员,同时也储备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重庆成立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整合高校、园区、企业等各类要素资源,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和企业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申报、技术攻关、教学研修和专业共建、定向培养、实习实训等,协助院校提升师资办学水平,为企业提供专业对口人才,为高校科研成果提供转化平台。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顶层规划,引领各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从贵州、重庆、四川的大数据发展路径看,顶层设计规划蓝图清晰,发展重点方向路线图明确,引领全省大数据发展的号召力更加有力。建议进一步总结评估我区大数据发展情况,梳理问题不足,研判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结合实际找准突破口,回答好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完善顶层规划,制定年度计划,一年一年持续推进,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持续培育,久久为功终将见效。就目前而言,重点打造的南宁(信息港核心基地)、钦州(信息港副中心)、北海(电子信息产业)、柳州(智能制造产业)、桂林(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五个数字经济示范区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产业定位,其他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还不明显。大数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全区层面加强统筹谋划,促进项目、产业、要素等资源精准配置,推动各地区形成有效促进本地资源禀赋与数字化高度融合、产业链区域协同、能产生扩大乘数效应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路径。
  (二)夯实产业平台,推动生产性大数据平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本土平台型企业少、龙头企业技术竞争力弱、行业引领企业基本没有、高端产业低端化等现实困境,导致产业投资效益、服务应用消费大量外流,数字化转型成本高,新业态培育困难,产业利润被区外平台企业赚取,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被弱化。要积极引导我区重点国资企业组建数字化集团企业,引入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支持本土企业特别是平台型企业加快发展,结合我区发展战略和产业重点,比如在汽车制造、物流联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建立生产性大数据服务平台,助力传统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链、市场链、产业链、要素链、利润链“五链”协同,推动形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格局。
  (三)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升级。聚焦产业投资者关注的产业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水平、人力资源供给、政策支持力度的四个维度,不断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生态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开放型产业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以降低企业营商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入桂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坚持产业与人才协同,做优人才培养和聚集平台,引导支持我区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大数据相关专业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围绕土地、社保、运输、税收、能源、采购、融资、运营、制度性交易等9方面出台要素支持政策,精准分类实施降成本政策措施,建立“清单化、责任制、销号法”工作机制,将优惠政策及时传导到企业,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调研组:彭新永、覃冠玉、唐承华、冯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