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概况 > 成果展示 > 大数据与决策研究

当前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

2019-06-18 11:3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字体: 打印

  从国内有关机构最新发布的相关指数排名看,2018年我区大数据发展指数在全国排第26位、数字经济指数排23位、数字中国指数排第17位,数字经济规模排第19位,综合研判,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中下游水平。从发展趋势看,我区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后几年将呈现加快发展的增长态势。
  一、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保持加速发展良好态势,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保持高位运行、结构持续优化、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量质齐升特征明显。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贡献率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新动能。

  从发展趋势看,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6—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保持20%左右的较快增长,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5-70%较高水平。
  从内部结构看,我国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2018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20.5%,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部分规模为24.9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79.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6.4%。产业数字化部分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表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是下一步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区域发展看,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陆续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支持政策、标准规范等相关文件,数字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18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等11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东超过4万亿元,江苏超过3万亿元,山东、浙江超过2万亿元,各省市数字经济规模排名与全国GDP总量排名基本一致。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贵州、福建领先全国,增速超过20%,江西、浙江、江苏的增速超过19%,其余省市数字经济增速在10%-15%之间。各省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提升,北京、上海超过50%,广东、天津、浙江、江苏超过40%,福建、山东、湖北、重庆、辽宁、四川超过30%,其余省市均超过20%。

  (二)我区数字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2018年全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588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9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8.9%,比上年(25.5%)提高3.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14位,排名保持不变;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速13.1%,比上年(27.1%)降低14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21位,比上年排名下降18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GDP在全国所处地位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及说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8年GDP数据按调整后的专业可比口径进行计算。
  从内部结构看,数字产业化中,2017年、2018年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分别为2400亿元、2360.38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45.05亿元、256.74亿元,2018年比上年增长77%;电信业务总量分别为711.88亿元、2051.51亿元(均为2015年不变单价),分别同比增长 82.9%、188.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业务总量两项指标均实现较高增速,是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借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测算模型,课题组采用倒推测算方法,运用行业增加值率计算数字产业化三项指标的增加值,测算得出2018年数字产业化规模约1076.42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为18.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805.58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1.7%,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均衡性有所改善,与全国结构相比,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更加偏重于产业数字化带动。

从投资趋势看。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全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290.37亿元,增长58.5%;2018年投资增长25.7%;2017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245.8亿元,增长10.1%,2018年投资增长1.3%。两年来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服务业投资增速下滑幅度超过9个百分点。
从横向比较看,2018年我区GDP总量排在全国第18位,福建(10位)江西(16位)、重庆(17位)排在广西之前,天津(19位)、云南(20位)、内蒙古(21位)、贵州(25位)紧跟广西之后。分析这些省份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趋势,2018年我区数字经济增速仅略高于内蒙古、天津,低于其他省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也低于GDP总量排在广西之前的福建、江西、重庆,说明我区数字经济新动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发展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空间。

   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不利因素
  1.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方面,自2014年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区 GDP增速持续下滑,“十三五”前三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3%、7.3%、6.8%,今年一季度6.4%,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我区存在缺乏富集的、高端的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资源的先天不足,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完成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尚需时日,现阶段基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突破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在此宏观背景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投入也会受到各种制约,发展路径会更加曲折艰难。
  2.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缺乏。根据自治区工信厅、广西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广西企业100强、制造企业50强、服务业企业50强、民营企业50强榜单,其中,服务业企业、民营企业入围50强的最低门槛是营业收入超过7.52亿元、10.2亿元,但是没有1家大数据企业入围。据相关资料,2018年我区大数据企业约3000家,本土企业数量少且规模普遍较小,直到组建数字广西集团,我区才有1家龙头企业。贵州省大数据企业将近9000家,涌现一批以“货车帮”为代表的全国知名行业标杆企业,苹果、高通、英特尔、阿里、腾迅、华为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投资,2018年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348.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191.2亿元,两项指标规模均已超过广西。福建省大数据企业超过10000家,涌现出电子信息集团、中海创集团、美亚柏科、南威软件等在全国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培育产业、集聚人才、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带动作用。
  3.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仍是短板。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全国互联网发展指数广西排全国第22位,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排全国第18位,基站规模排第17位,5OM及以上速率用户占比排第28位。根据《2018年用云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各省用云量快速增长,海南、陕西、河北三省用云量增速排名居全国前三位,均超过400%,广西用云量增速达到250%,用云量总量指标属于较少地区。国际通信设施方面,虽已建成使用多条链接东盟国家的国际通信陆海缆,但仅有中国联通在南宁设立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尚未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区域性互联网国际转接中心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限,存在广度深度不够、结构不优等问题。总体看,我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数字设施规模及应用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据相关资料,2017年广西智能制造就绪率1.80%,排名全国第26位,制造业企业的互联网销售率40%,互联网采购率39%,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数量44个(在全国占比1.83%),制造信息化指数75(全国排名第15位),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40%、关键工序网络化率32%。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区工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反映了由于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础薄弱、人才智力资源紧缺等原因,多数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慢。在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基本上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5.数字经济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全国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与我区相邻的福建、贵州、云南、湖南等周边省市都在不断加大数字经济产业布局,2018年四省数字经济增速都高于我区,其中,福建、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比我区高出近1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同时,这些省份2018年GDP增速也高于我区1-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走势好于我区。在此背景下,对我区发展数字经济,开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推动产业集聚等无疑形成极大挑战,倒逼我区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区位特点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数字中国实践中打造广西样板。
6.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政府机构改革后成立的大数据局管理机构,还是大数据企业以及一般工业企业,普遍反映大数据领域的专业人才难找,引进区外人才吸引力不足。近年来,区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70%的毕业生都外流到广东深圳等地,新组建的数字广西集团公司的人才引进也大部分是从区内有关单位引进,形成人才区内循环现象,期待的区外人才集聚效应短期内还难实现。广西科技大学与启迪数字集团合作共办的启迪数字学院的毕业生还未走向社会,是否能留在广西发展,也存在极大的未知数。总之,受区情、环境等条件限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本土人才严重不足,引进区外人才又缺乏竞争力,进而造成我区各类投资形成的税收外流,可以预见,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窘境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制约我区推进数字广西建设的重要瓶颈。
  (二)有利条件
  1.数字广西战略规划路径更加清晰。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我区已从战略高度作出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决策部署,2018年8月30日召开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大会,出台“1+13”系列文件,数字广西建设成为我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区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数字广西建设大会精神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1+14”系列文件要求,聚焦“建、用、融、管”四个环节,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打造一朵壮美广西云、构建一张政务服务网、实施一批创新融合项目、改善一批数字基础设施、实施一系列改革、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等“六个一”为工作主线,奋力扎实推进数字广西建设,数字广西战略正从规划布局阶段向深耕细作的新征程纵深发展。
  2.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有力。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我区成立了行政规格为正厅级建制的大数据发展局,加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办公室牌子,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工作,这个业务整合范围相比其他省份的大数据局都要大,不仅包括数字政府,也涵盖数字经济,还涉及中国—东盟信息港这个面向东盟的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改革之决心。自治区层面已形成了大数据发展局负责发展规划、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撑、数字广西集团负责产业带动的“三位一体、双轮驱动”的大数据组织架构新格局,14个设区市和57个县也都相应成立大数据发展局等专门机构。从发展机制建设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是下了大决心的,对新时代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大数据发展路径是寄予厚望的,为下一步整体深入推进数字广西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
  3.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势头迅猛。当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数字基础设施三年(2018-2020年)攻坚会战,总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2018年投资完成113.8亿元,完成投资目标的22.6%,投资规模在全国各省排第12位(2017年排第18位),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18年我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35.8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1649万兆,建设4G基站12.9万座,物联网基站1.54万座。2018年全区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88.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2.88亿GB,比上年增长261.6%,接入流量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固定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出省带宽速率实现双翻番,4G基站行政村通达率超99%,高铁沿线移动网络覆盖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5G等新一代数字设施加快布局建设,一批连通东盟国家的国际通信设施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随着我区新一代数字设施扩量提质,综合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跃升,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环境支撑。
  4.产业数字化市场潜力巨大。2018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9.7︰45.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和61.5%,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接近87%,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都保持了10%左右的较快增长,建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工业方面已形成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超两千亿元,食品产业超四千亿元,具备良好产业基础。从我区当前数字经济内部结构看,产业数字化规模份额占4/5以上,鉴于大部分行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还处在运用数字科技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当中,存在相当大的设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的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融合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部分制造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服务化转型,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另外,广西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在消费零售、智慧物流、线上教育、数字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生产端的智慧农业、消费端的农村电商等农业数字化发展方面,都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产业数字化将是我区数字经济壮大发展的主战场。
  5.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格局极大提升市场吸引力。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埃及、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和阿联酋等国家代表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进一步聚焦数字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中国—东盟信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三大开放平台,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广西可凭借区位、语言、人文、政策叠加等独特优势,吸引聚集国内外企业借助广西开放优势资源,大力开拓面向东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巨大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深化面向东盟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产能“走出去”,共建海上数字丝绸之路。
  6.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产生新动能共振效应。广西数字经济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即打造一个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南宁总部核心,建设一条以南宁为核心,以柳州、桂林、北海为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中轴带,建设特色产业数字化示范发展区、桂东承接发展区、沿海沿边开放发展区三大区域,其它市多点特色突破。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提出以广西作为核心支点打造“一基地(南宁核心基地)、一中心(钦州副中心)、一主轴(北海、桂林、柳州等城市)、两组团(防城港-崇左-百色沿边组团,玉林-梧州-贵港-来宾-贺州桂东组团)”的空间布局。按照数字广西建设总体部署,各地立足本市产业基础,都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随着各地数字经济产业布局的落地实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会不断涌现,在区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各市找准定位、重点突破,充分释放新动能培育的共振效应,推动数字经济差异化布局和壮大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狠抓项目落地,推动数字经济规划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推进全区数字经济规划和中国—东盟信息港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落地推动规划实施。一是健全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形成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牵头统筹,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市负责具体推进实施的协同机制;二是瞄准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集中发力,重点抓好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地理信息小镇、南宁远洋大数据产业园、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应用示范项目、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度,争取尽早投产见效;三是支持已建成项目投入运营并扩大业务能力,整合集中相关资源,下大力气帮助中国—东盟智新型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广投数字经济基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钦州华为数字小镇等业主单位扩大项目运营规模;四是建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库,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加强项目运行协调跟踪服务,落实项目服务责任制,提高项目开竣工率;五是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要坚定不移扶持一批具备高成长性的本土企业发展成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形成聚集带动示范引领作用。
  (二)聚焦数据聚通用,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数据是核心驱动生产力。目前,对标先进省份,我区数据聚通用水平不高,政务数据孤岛问题依然突出,不愿不敢不会共享开放的现象普遍存在,全社会可利用开发的数据资源总量小,数据质量不高,支撑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建议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加快推进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改革,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瓶颈,围绕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领域,明确改革路径和措施,制定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尽早出台改革方案以及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一揽子规章制度、标准规范,颁布实施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地方条例,从法律层面规范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工作;二是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制约,我区企业数字化程度总体水平不高,转型升级仍有巨大潜力可挖,要综合施策促使企业实现各环节的数据流通,以数据应用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大新动能;三是激发大数据应用市场活力,建立并运用大数据应用市场化机制,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推动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创新发展,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数据资源增值开发利用,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三)立足开放平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化发展。把数字经济发展融入我区开放战略实施中,聚焦中国—东盟信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战略重点,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方面,自治区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齐心协力抓好基础设施、信息共享、经贸服务、技术合作、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建设,发展壮大北斗卫星、文旅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经济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发展新高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方面,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总部基地等数字经济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重点做好承接东部地区数字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南宁、北海、桂林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制造业产能共享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加快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本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和驱动力;二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组织对已出台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估,防止政策被虚化难落地。比如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数据中心企业执行0.349元/千瓦时的电价政策,费用计算标准复杂,多个企业反映没有享受到电价优惠政策,需要及时出台政策细则,让优惠政策真正惠企;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具体职责部门要按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责变化,抓紧制定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尽快出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数字广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相关资金设立数字广西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资金引导扶持力度,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四是推动招商合作平台品牌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和南宁渠道作用,加强与国家层面在招商引资领域具有优势资源的相关部门、企业合作,坚持品牌化、特色化原则,举办各类投资推荐会、洽谈会、高端论坛、峰会等活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在抓招商、上项目中增强新动能;五是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落到实处,宏观部门要防止工作、项目总停留在战略规划、方案文件层面,杜绝出现重谋划轻落实现象,在项目建设、破解难题等方面多下功夫,确保规划实施、政策文件能落地见效。
  (五)加强数字经济宏观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数字经济指标统计体系,常态化分析数字经济运行态势存在诸多困难,政府宏观决策缺乏有效支撑。现阶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加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农业农村厅、统计局、大数据发展局等宏观部门间的工作协同,邀请相关智库专家,定期开展数字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运行监测,选取数字经济领域的100个重点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定期监测和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跟踪分析,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以点代面分析宏观态势;三是开展数字经济发展评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区、各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形成长期跟踪分析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研究应用工作;四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每年遴选若干数字经济重大课题,公开招标委托区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完成课题研究,为满足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需要提供支撑;五是强化数字经济智库体系能力建设,支持我区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数字经济研究,通过强强联合、内聚外引等多形式,广泛吸纳数字经济领域的智库机构和专家,构建数字经济智库联盟,引入外部智力服务,共同促进本土数字经济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

(数字经济课题组供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