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研究

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2023-04-28 17:1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数字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19年以来,自治区信息中心持续对我区数字经济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不断优化评价指标和方法,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2022年评估结果显示,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数字经济评估指数同比增长2.43%。设区市数字经济竞相发展,数字经济评估指数超过70分的市由上年的4个增加到9个,一批大项目新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融合发展迈入全域整体智治新阶段。

一、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一)数字经济总体发展保持平稳增长

2022年,广西出台《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数字广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一核双引一底四驱”整体布局,加快推进数字广西建设,始终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据测算,2022年我区数字经济预计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超过9000亿元,有望达到9300亿元,占GDP比重35%左右(如图1、图2所示),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凸显。从总体得分看,综合比较2022年全国发展水平,我区数字经济评估得分67.1,同比增长2.43%。从一级指标看(图3),我区数字经济基础、数字化治理、数字产业化发展良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生态、产业数字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缩小。

(二)各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2022年,我区数字经济发展评估得分为70分以上的市有9个,比去年增加5个,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大。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评估结果显示(图4),南宁以85.9分位居全区第一名,处于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柳州、北海、桂林、防城港、贵港、玉林、梧州和钦州处于第二梯队;其余5市,处于第三梯队。整体看,我区各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估得分平稳增长,不同梯队之间评估得分差距不断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大。

(三)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数字基础设施快速追赶,数据驱动蓄势待发,评估结果显示(图5),我区城市网络基础能力、数字网络普及情况、算力基础服务能力整体水平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我区新建成5G基站2.4万座,5G基站累计达6.7万个,每平方公里5G基站数量0.28个/平方公里,建设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4个/平方公里),实现全区1279个乡级行政区以上区域5G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64% 。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保持增长。2022年,我区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790万户,同比增长5.1%,固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0.8%。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步增长。10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比重由2021年的15.9%提高到20.7%,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四)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成为“数实融合”新动能

评估结果显示,我区数字化治理水平评估得分为70.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我区深入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公共数据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公共数据开放总量26.04 亿条,广西开放数林指数 2022 年排名全国第五位。汇聚社会数据 1.85 亿条;自治区电子证照汇集数据 2.21 亿条 ,汇聚类型数量排在全国第十名。二是数据融合应用不断拓展。持续实施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全区累计投放“桂惠贷”5645.07 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0.82 万户,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110.88 亿元。三是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桂通办”“智桂通”等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构建全国首个集政、商、民、客为一体的移动生态开放体系。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助力消除市场壁垒,促进我区更好融入国内大市场。

(五)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

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我区产业数字化水平评估得分为61.8,同比增长4.5%,但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二级指标看,我区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评估得分分别为72.2、50.4、64.1。农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好。2022年,我区淘宝村、淘宝镇分别新增5个和8个,目前全区共有“淘宝村”22个,“淘宝镇”29个 ,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向好;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65.9亿元。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全区制造业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69个,建成智能工厂242个、数字化车间137个,打造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54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11个,创建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 。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我区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2%,人均网上支付业务量57.6亿元;全区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5.6%、45.3%,对增长的贡献率达73.5%。  

(六)数字产业化水平持续平稳增长

评估结果显示,全区数字产业化水平为70.7分,同比增长8.2%,我区软件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居全国前列。数字核心产业平稳增长。2022年,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7.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增长30%以上,增速排名全国第2、西部第2 。技术创新助力数字产业加速拓展。全区研发( R&D )经费增长15%左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到54.8%,其中,涉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专利数量为706件,较2020年增长29.3%。

(七)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持续完善

我区云网安全防护能力日渐增强。构建“多云共治”体系。针对架构各异的多个政务云平台之间统一管理问题,建成自治区多云共治管理平台,目前,自治区级政务云开通1.1万多台虚拟服务器,承载129个区直单位的976个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有效增强。电子政务外网延伸拓展,已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纵向全覆盖,目前全区总体横向接入率80.21%,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首个基于“IPv6+”技术的省级电子政务外网。

(八)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2022年,我区对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充实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91%。此外,我区持续拓展面向东盟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时空中心,打造广西北斗CORS一张网,推动中国—东盟北斗/GNSS(海外)中心、BPC低频时码发播台落地东盟;推进北斗道路应急救援服务在泰国、老挝等落地;探索培育中国—东盟数据要素市场,开展数据要素流通试点;加强智慧城市、跨境旅游、跨境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数字化合作,继续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化标杆评选,在工业互联网、北斗、人工智能等领域挖掘一批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二、存在问题

(一)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较小

数字经济规模反映的是数字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2021年,我区人均数字经济规模为1.69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22万元)的一半。我区数字经济规模不仅落后上海(8.28万元)、北京(7.31万元)、江苏(6.00万元)、浙江(5.46万元)、广东(4.65万元)等发达省份,而且落后于江西(2.30万元)、内蒙古(2.09万元)和贵州(1.79万元)等欠发达省份。我区2021 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为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6%,落后于欠发达省份贵州35.4%和江西34.8%。

(二)产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区产业数字化水平为61.84,在整个二级指标中评分最低。从农业数字化水平方面来看,我区2022年人均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仅为130.83元,同期全国人均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为376.17元,仅为全国水平的34.78%。从工业数字化水平来看,我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67.2,比全国(99.9)水平低32.7;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服务数字化水平来看,我区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20%,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9.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区人均电子商务销售额为5194.77元,同期全国人均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6万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有待完善

从人才能力方面看,截至2022年10月底,我区累计数字经济企业人才网上招聘岗位数约为6000个,全国平均水平为2.7万个,我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我区数字经济企业招聘平均薪酬约为8700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03万元人,低于江西(1.01万元)、重庆(1.05万元)、辽宁(9240元)、新疆(9875元)等欠发达省份,这表明我区数字经济人才薪酬水平较低,吸引人才能力较弱。我区数字经济企业存续数量为1.51万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万家) ,我区数字经济企业市场主体相对薄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企业“造血”机能不强,对推动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力较弱。

(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进展,但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我区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1.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低于陕西(1.8个)和江西(1.9个)等欠发达省份,与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北京(18.8个)、江苏(6.9个)、浙江(6.6个)、广东(5.5个);每平方公里5G基站数量为0.3个,同期发达地区如天津(4.8个)、北京(4.5个)、广东(1.2个)、江苏(1.7个)均高于我区;这表明我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另一方面,我区2022年电信固定投资水平较低,仅为217.3元/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2.6元/人),导致我区的数字化基础能力水平与其它省份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五)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少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提高数字经济的技术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和技术升级。但我区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占GDP比重为2.55%;我区研发经费投入仅为为243亿元 ,占GDP比重为0.9%。研发投入太少,导致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多项举措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工业领域5G应用场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数字商贸,夯实融合服务支撑。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建立一批行业数字化发展指引,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如数字化转型资源库、技术咨询、合作交流等。建立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评估、认证机制。对数字化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引导企业不断改进和优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多渠道解决数字人才缺乏问题

实施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数字经济干部培训,提升干部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领域人才培养,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精准对接引进数字化人才。全面梳理广西数字经济企业的需求,同时详细了解区内外数字化人才的分布情况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引进工作。

(三)大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云边端一体化发展,为数据资源提供存储、计算等支撑。统筹自治区、各地市建设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元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完善“1+N+14”架构的“壮美广西·政务云”体系,提升超算中心、智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规模和数量,为“城市大脑”提供算力支撑。稳步推进5G网络部署,提升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进村入户”比重,加快IPv6的规模部署和应用,不断扩容省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广西与东盟的网络互连互通水平。协同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覆盖。

(四)提升数字创新驱动力

推动数据要素大开发,强化场景应用创新,促进公共数据供给,以应用场景开放为引擎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面向数字经济领域,推动建设数字科创平台,加快部署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平台。优化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推进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建设,共享开源技术、软件代码、开发工具,构建开放、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和各类科研机构加强数字技术研究合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转让平台等支持。


(数字经济评估课题组成员:覃冠玉、朱梅坤、黄禧、潘增彪、李静、张筌钧、叶圣衔、龙珑、李佳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