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省外资讯】
1、上海:供需错配,上海部分数据中心空置率超40%
2、杭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数据赋能全面小康
3、湖北:“大数据+”监督助力基层治理
4、辽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5、浙江天津等:创新互联网司法改革
【聚焦前沿】
1、中国联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动计划
2、工业区块链为产业数字变革赋能
3、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发布
【国际资讯】
1、新技术实现对DNA存储数据文件“预览”
----------------------【省外资讯】---------------------
供需错配,上海部分数据中心空置率超40%
78.9亿元、93.5亿元、104.5亿元、122.4亿元、140.3亿元,这是2016年—2020年上海地区IDC业务市场规模,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16.4%,这是2020年上海地区IDC机房平均空置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数据中心空置率超过了40%。
科智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上海及周边地区IDC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地区IDC业务市场中,持续增长的需求和较高的空置率共存,呈现出供需错配的现象。
在互联网企业数据量提升、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公有云业务迅速扩张等因素的推动下,上海地区IDC需求持续增长,上海地区机柜供给数量随之增加,但并未完全契合需求市场,成为IDC机房空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指出,供给市场中主要有两类主体,分别是基础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IDC服务商。其中,第三方IDC服务商又包括数据中心原有的第三方IDC服务商以及跨界进入IDC行业的第三方IDC服务商(以下简称“跨界服务商”)。
部分跨界服务商不了解上海地区客户需求及上海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同时,销售渠道尚不完备,没有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建设过程中试图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自身优势,导致机柜资源与客户资源、销售模式不匹配,最终造成机柜滞销,大幅度拉高了上海IDC市场的平均空置率。
※意见建议:做好广西顶层规划,科学合理统筹全区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与进度,在满足业务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需求市场契合度,做好全区数据中心供需平衡。
杭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数据赋能全面小康
杭州下姜村依托大数据,赋能全面小康的新篇章正悄然翻开。在下姜妙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内,卷帘、排风、采暖、浇灌等电气自动化设备,都实时接入乡村智慧能源平台开展用电监测和分析。智慧化改造后,大棚用水节约近40%,肥料利用率也提高30%,每亩收入多了万把块。
如今,下姜村36家民宿的用电数据已接入“大脑”,乡村旅游淡旺季一目了然。平台还接入了人员车辆识别、治安监控、智慧消防、智慧城管等,数字乡村大有可为。在“栖舍”民宿,游客扫码入住后,就能获得一张“电子碳单”,显示住店期间的能耗和排名。能耗少的还可赢积分抵房费。2019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启动“低碳入住计划”,这一通过电力大数据计算出的“碳单”,为浙江500多家酒店降低能耗近10%。
近年来,在“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辐射带动下,下姜村还和周边24个行政村抱团成立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
同时,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以“‘红船·光明驿站’一次都不跑”为主阵地,推出打造“坚强农网”、电气化赋能产业升级、畅通光伏接网绿色通道等服务举措,形成“网上国网APP线上办、‘红船·光明驿站’就近办、客户微信群上门办、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由红船青年志愿者帮您办”电力“便民服务四个办”举措,推动乡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意见建议:基于大数据与广西电力资源,打造智慧能源平台,开展用电智慧监测和分析。对工业领域,推广实施“低碳排放、低碳交易”,对低碳积极响应者予以奖补,以政策激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在旅游行业,实施“低碳入住”等行动,以政策激励政府、企业、百姓共同践行绿色低碳行为。
湖北郧西:“大数据+”监督助力基层治理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范化解各类廉政风险,今年5月份以来,郧西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全省“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先后成立3个核查专班,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厕所革命”“惠农补贴”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对反馈的7859条问题线索逐一展开核查。
“利用大数据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年度台账关联核查、入户信息排查等方式,实现了由粗放监督向精准监督、专业监督、全面监督的转变,切实解决了监督方法老化、手段单一、时间滞后难题。”该县大数据核查组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该县对2018年至2021年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实施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先后核实上报信息录入错误、重复施工、面积重叠等问题线索60余条,让监督更精准、更聚焦。
“进一步聚合大数据监督平台效能,加强数据采集和录入,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基层‘微腐败’,切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辽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近日,《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明确了下一步辽宁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任务目标。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增强。覆盖各地市、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重点行业打造20个5G全连接工厂,二级节点达到20个以上,产业链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装备制造、原材料等重点行业将打造20个5G全连接工厂,标识解析体系创新赋能作用将显现,还将打造3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以及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3个行业大数据中心也将建成。在融合应用方面,重点行业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普及程度将大幅度提升。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将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全省将培育发展5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2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为达到上述目标,辽宁省将开展网络体系建设、标识解析建设、平台体系壮大、数据汇聚赋能等多项行动。
※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数据聚通用改革,协同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浙江天津等创新互联网司法改革
浙江--创新设立“共享法庭”
为有效拓展在线诉讼适用范围,方便部分不擅于自主利用在线诉讼平台的当事人通过在线方式参加诉讼,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借助移动微法院、ODR等网上诉讼、解纷平台,在基层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县乡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乡镇街道、村委会、金融邮政网点以及律师事务所等设立供当事人线上参加诉讼的场所,由当事人就近选择服务点异地参加在线庭审、调解等线上诉讼活动,助力当事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更多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数字红利”。
天津--“集约管理+协同运作”模式
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数据共享、服务需求、安全可控为原则,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行送达事务集约化改革,在整合现有送达方式基础上,上线全流程、一体化集约送达平台,打造呼应现实需求的个性化功能服务,建立“集约管理+协同运作”工作模式,推动破解“送达难”问题。
江苏--“异步审判”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依托“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建设成果,创新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线上书面准备程序+线上或线下庭审言词辩论程序”的异步审判模式。该模式在庭前采用线上非同步、非实时方式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形成完整异步质证报告直接引入庭审环节,同时在庭前同步开展线上异步调解,有效提升证据交换效果和案件审理效率。
四川--创制数据应用标准
四川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立足司法数据核心,创制数据应用标准、拓展数据交互场景、保障数据共享安全,构建全流程无纸化、全案由智能化、全时空交互化的在线诉讼模式,持续提升在线诉讼应用效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互联网司法获得感。
※意见建议:以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深化互联网司法改革。1.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电子送达新体系,破解“送达难”问题;2.创新探索“非同步审理”模式,提升在线证据交换和质证灵活度;3.创设“共享法庭”,化解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数字鸿沟”;4.完善证人在线出庭的程序机制和技术保障,保障证人在线出庭的中立性和有效性。
--------------------【聚焦前沿】-------------------
工业区块链为产业数字变革赋能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已成为部分工业企业、技术服务商以及设备制造企业在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变革中关注的方向,汽车配件领域、智能家居、租赁管理、高附加值零售业等应用场景已逐步落地。同时,工业区块链也面临挑战,业界建议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加速融合创新。
工业区块链应用场景渐次落地
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可为工业互联网中数据要素的配置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加速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管理、设备安全互联、打通数据孤岛,助推在工业企业之间实现产业链协同,也有助于在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构筑可信互联的新型产融协同生态。
技术融合推进仍面临挑战
一是区块链技术在工业的应用有赖于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革进程。二是应用示范效应尚未凸显。三是业务协同模式有待创新。四是技术自身发展需要突破瓶颈。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区块链系统都会遇到“性能、安全性、分布式”三个因素的平衡难题。
业界建议协同创新共推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模式创新,引导区块链技术企业开展工业应用特点相关的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集成测试,发展自主开源社区,突破性能、安全、兼容性等制约应用发展的技术瓶颈;创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实现行业供需对接,助力行业应用发展;加快推进区块链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试点,组织开展区块链应用的概念验证、试验平台、先导应用示范和评估,培育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
二是积极提升产业影响,发挥产业联盟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抢跑”优势,针对区块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先行先试联盟标准,引导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针对区块链和共享经济的高度融合性,建立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级和水平。
三是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例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出台政策等方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尽可能在维护系统参与者利益与维护更广泛的社会利益间达成平衡,避免固化的架构阻碍技术创新。
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发布
近日,“长安链”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
据了解,“长安链”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具有全自主、高性能、强隐私、广协作的特性。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院长董进介绍,本次发布的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是基于RISC-V开放指令集定制设计的专用处理器内核,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芯片为核心打造的超高性能区块链专用加速板卡,经过全面实测,可将区块链数字签名、验签速度提升20倍,区块链转账类智能合约处理速度提升50倍,可为突破大规模区块链网络交易性能瓶颈提供硬科技支撑。“芯片的强数据隐私保护能力,也为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落地提供了自主可控、高效实用的方案。”
在发布会现场,中粮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联通集团分别发布了“长安链”重点应用场景。据了解,自2021年初发布以来,“长安链”生态已经汇聚了50家联盟成员作为关键场景建设者,20余家硬件生态伙伴、100多家应用开发商以及超过1万名开源社区成员。目前,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已启动建设区块链算力平台,该平台将拥有超过20万个区块链计算单元,建成后可支撑超过100万个节点、每秒处理交易峰值突破100万笔的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运行。
※意见建议:在与星火链建立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与长安链、BSN等一批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建立技术和产业合作,同时与先进地区区块链产业联盟等推进组织建立业务合作,携手打造区块链产业新生态。
-------------------【国际资讯】--------------------
新技术实现对DNA存储数据文件“预览”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0日发表的一项最新成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将DNA数据存储方面的长期挑战转化为一种实用工具——为用户提供存储数据文件的“预览”,例如图像文件的缩略图版本。这使得整个DNA存储系统数据效率大为提高,同时更具兼容性。
全球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存储架构,如硬盘和磁带,越来越难以跟上数据存储的需要。随着这些装置逐渐达到存储极限,DNA被当作一种长期存储方案提出来,这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技术,因为只需要一个小片段就可以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可以长时间保持,又非常节能。
但是科学家们一直还无法实现对DNA文件中数据的“预览”——如果你想知道文件是什么,那你必须“打开”整个文件。
据研究人员介绍,为了识别和提取指定文件,大多数系统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具体来说,使用与相应引物结合序列匹配的小型DNA引物来识别包含所需文件的DNA链。然后系统使用PCR制作大量相关DNA链的副本,再对整个样本进行测序。该过程会复制大量目标DNA链,但目标链的信号比样本的其余部分更强,从而可以识别目标DNA序列并读取文件。然而,DNA数据存储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果两个或多个文件具有相似的文件名,PCR将无意中复制多个数据文件的片段。因此,用户必须为文件指定非常不同的名称,以避免产生数据混乱。
此次,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这种技术,利用相似的文件名可以打开整个文件或该文件的特定子集。这是通过在命名文件和文件的给定子集时使用特定的命名约定来实现的,研究人员可以PCR过程的几个参数,温度、样本中DNA的浓度以及样本中试剂的类型和浓度,来选择是“打开”整个文件还是只“打开”其“预览”版本。
这一新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效率和费用两大方面,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人员凯尔·托梅克表示,“如果你不确定哪个文件包含你想要的数据,也不必对所有潜在文件中的所有DNA进行测序,相反,还可以对DNA文件的更小部分进行测序以作为预览”。
研究团队成员表示,这一技术已展示了与其他文件类型广泛兼容的能力,目前他们正在寻找行业合作伙伴来帮助探索该技术的商业可行性。
※意见建议: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关注研究DNA存储技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