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新智库相关数字经济指数模型,采集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22年2月,我区数字经济指数出现拐点,总体表现为同比、环比均正增长的态势,全区经济运行呈现较快的恢复态势。
一、全国数字经济指数小幅下降
2022年2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为417,环比下降1.0%。2月数字经济指数的下降主要由于融合指数的下降,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为228、26、169、61,环比分别变动-17.3%、-10.6%、-35.3%、17.8%,对总指数贡献率分别为-0.4%、-0.2%、-0.6%和0.2%。2月,数字经济指数前五名为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和湖南,指数分别为1157、949、949、942、844。与1月相比,第一梯队省份基本一致,排名上升最快的是湖南,从 1 月第十三名上升到2月第五名,跻身第一梯队。从数字经济领域招聘数占比变化图(图1)可以看出,数字经济领域招聘数量占比自2019年下半年呈快速上升趋势,此后因疫情影响逐渐消退,2021年国民经济稳步恢复,数字经济招聘数量占比有所回调。整体而言,2022年2月,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下降,数字经济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速度减缓,数字经济对其他产业的溢出作用下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继续上升。
图1 2019年1月-2022年2月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招聘数量占比
二、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盘点
受疫情影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压力下,数字经济运行走势开始波动,一些地方采取积极措施,主动探寻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浙江省为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提出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整合形成“1612”体系构架——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平台+大脑),“6”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系统,第二个“1”即基层治理系统,“2”即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探索“大脑”建设路径,在全面实现支撑核心业务运行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提升“大脑”的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推动全量归集,强化多维集成,推动赋能跃升,加快探索各领域“大脑”建设的新路径,更加突出智能化智慧化,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着力提升拓展各领域“大脑”核心能力。
广东省不断探索数字外贸新模式。2020年以来,广东省商务厅联合组展机构开展“粤贸全球”广东线上展览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精准匹配服务,为广东企业提供高效的“双线双展”交流洽谈机会,让海外客商既能看到中国商品的实物,也能通过互联网与展商随时交流。据统计,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底,“粤贸全球”广东线上展览会已举办150场,1.5万多家广东企业上线参展,超15万家次的采购商上线采购,贸易配对逾2万次,展会现场成交超10亿美元,展后跟踪意向成交超20亿美元。
三、我区数字经济指数逆势增长
2月,在全国数字经济指数继续下行的环境下,我区数字经济指数逆势增长,本月数字经济指数为596,环比上升38.22%,位居全国第15,较1月前移6位。产业指数、融合指数、溢出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为1.30、38.53、5.55、0.84。除融合指数外,产业指数、溢出指数、基础指数均实现环比正增长,我区数字经济开始回暖。
图2 2020年1月-2022年2月广西与全国数字经济指数变动趋势
图3 2020年1月-2022年2月广西数字经济指数一级指标情况
结合互联网数据综合分析,我区数字经济运行向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22年2月,我区电话用户数为5977.4万户,其中5G用户达1242.3万户,在西部地区排名第2。2022年1-2月,电信业务量完成41.47亿元,同比增长29.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100.42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西部地区29.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2、西部第2。我区数字技术应用业成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是数字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我区数字经济企业数量达1.4万家。目前,我区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交流中心竣工开业,并取得“智桂通”项目特许经营权;壮美广西·乡村振兴云、广西家政信用服务平台等一批广西平台上线。截至2022年2月,由数字广西集团打造的“桂品会”智能供应链平台在线注册工会已达13518家,入驻企业924家。平台累计促成签约金额超3亿元,实现消费金额2.9亿元,带动增收人数超9.2万人。三是数字赋能服务业快速发展。2022年1月10日,广西启动网上年货节活动,聚焦10个重点年货品类,开展111场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超5万家企业及商家参与活动,带动30万款以上商品销售,截至2月17日,年货节网络零售额突破65亿元。活动期间,我区在手机淘宝网络销售近15亿元,在天猫“全球美酒”年货节主会场上桂酒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近30%。在广西特色商品促销活动带动下,广西美团生活服务整体交易额同比增长30.26%,其中零售交易额、餐饮交易额、在线旅游、住宿分别同比增长82.94%、24.14%、11.23%、41.49%。
四、部分地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向好
2022年2月,我区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3名分别为南宁、钦州、柳州,指数表现分别为28.9、23.2、22.0。
南宁市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领跑全区。2月,南宁市产业指数为1.79(图4)。一是加快打造面向东盟数字经济产业链。近年来,南宁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这一重要国家战略平台作用,积极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320亩,总投资约58亿元人民币。该产业园以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产基地和服务基地为核心,力争打造成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标志性项目,目前已签订意向入园协议企业80余家。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全力助推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加速聚集,数字经济企业超3300家。2021年,该片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增速达54%。二是数字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加快建设,大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到广西投资落户。南宁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集聚区加速形成,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落地南宁,已形成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核心研发、数字产业孵化等产业链。目前,云上中国—东盟博览会实现全年在线运营,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跨境金融数字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完成,中国—东盟信息港正逐步成为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和东盟信息枢纽。2021年广西跨境电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其中南宁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77.7亿元,同比增长2.6倍。三是数字赋能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向乡村延伸覆盖,促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广“农技宝App”+“农技推广平台”,完善线上服务体系。建立120人的专家库,组建84人的农技推广员队伍;建设益农信息社(村级信息服务站)标准站、专业站、简易站各61个,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南宁振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公司“八桂鲜”平台资源,联合阿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基于“互联网+云”技术联合研发创建“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养蚕成功率由60%—70%提升至90%以上。
图4 2022年2月广西产业指数情况
钦州市溢出指数表现亮眼。2月,钦州市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基础指数分别为1.57、0.78、0.72、3.48,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区前5,其中溢出指数跃居全区第一(图5)。在溢出指数中制造业溢出和其他行业溢出分别为7.95、58.21,环比分别变动-38.15%、104.59%。数字经济对钦州市其他产业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一是用好RCEP红利,建设数字贸易示范区的核心区。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中国正式生效以来。钦州市抢抓RCEP新机遇,努力建设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的核心区。钦州紧紧抓住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经济引领钦州发展。二是数字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2年1月,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04个,交易总额30.08亿元,增值金额0.05亿元,分别增长7.2%、26.1%、416.6%。持续推动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部署应用,不断扩大“一网交易”覆盖范围。2022年1-2月,钦州市完成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交易项目69个,交易总金额3.45亿元,节约金额0.07亿元。服务绿色通道项目17个,交易总额14.64亿元,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提供前期保障。钦州不断推广电子保函功能应用,截至2月底,共开出电子保函10单,保险金额110万元,成为广西最早一批开出电子保函的城市。
图5 2022年2月广西溢出指数情况
总体而言,2022年1-2月,我区数字经济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主要得益于我区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溢出作用不断增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区数字经济逆势增长,下一阶段,要继续促进数字化与社会经济不断融合,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确保我区数字经济能够平稳发展。
(执笔人:朱梅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