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正加快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体系,已基本实现政务数据“一池共享”,但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仍存在数据互信、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政务数据资源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深度融合,是提升数据安全共享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对破解政务数据有效共享开放难题,激发数据要素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各地“区块链+政务”的顶层设计与应用实践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全国11个省区市出台“区块链+政务”专项政策,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关键技术,促进政务数据在数据要素市场的应用,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活力。全国11个省区市将区块链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统一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政务数据在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产品溯源、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推进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服务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可信共享,提高业务协同办理效率;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共同维护和利用;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区块链+政务”,建立政府主导的联盟链,实现数据变化实时探知、访问全程留痕、共享有序关联。
(二)各地积极探索“区块链+政务”应用落地
北京市“区块链+政务服务”落地140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平均减少材料40%,打通了传统数据共享模式难以共享的310余项数据。设立首贷服务中心,建设中小微企业确权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企业填报数据减少80%、银行开户时间节约40%;上海市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搭建“市民云”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将“随申办、市民云”作为移动端总入口,提供智能楼宇、智慧化社区和智能家居一体化专业服务,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甘肃省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搭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7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全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河北衡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防贫工作,率先在全省建立起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预警系统,把各地防贫信息和监测信息的上报、管理及部门支出记录统一纳入到系统,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二、我区“区块链+政务”发展现状
(一)政策力度持续加码
201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区块链等重点项目在南宁布局,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数据在各领域深度融合。2020年,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依托区块链技术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2020年9月,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揭牌,依托区块链技术,以“平台+生态+运营”的模式,构建区块链产业创新应用服务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应用。2021年4月,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桂链”平台)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正式发布,并全面启动接入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目前,已打造“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司法存证”等示范应用。
(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一是脱贫攻坚方面。广西三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用“区块链追溯+电商扶贫”模式,建立了三江县农特产品区块链防伪追溯监管平台、扶贫大数据和溯源大数据分析平台、溯源二维码查询系统、贫困户二维码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形成一户一码、一村一码,将产品溯源与扶贫相结合,助力三江县脱贫致富。二是商品溯源方面。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数据,构建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广西螺蛳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块链+螺蛳粉”产业做强做大。三是行政审批方面。立足于“桂链”,搭建全区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环境可信的特点,实现关键信息留痕,数据流转全程可追溯。目前,证照库已汇聚电子证照类型421类,汇聚证照数据1.2亿条,预计2023年底实现620类、3亿条电子证照汇聚并上链,开展不低于100个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四是数据安全方面。依托区块链技术保障用户隐私,以公私密钥的形式验证和确认数字身份信息。同时,交易行为全程留痕,交易信息不可篡改,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四)我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溯源、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加以解决。一是数据流动风险较高。根据《广西政务云网安全态势监测月报》统计,广西政务云网每月被攻击超40万次,其中2021年11月发生攻击行为超过66.9万次,较10月增加了17.93万次,99.99%的攻击行为皆被拦截。但由于数据可追溯性差、加密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数据流动风险依然存在,政府部门之间不敢进行数据共享。二是隐私保护有待提升。政务服务数据使用过程中,存在户籍信息、纳税情况、出入境数据、交通数据、住宿数据等隐私数据泄漏的问题。据统计,个人信息泄漏占所有数据泄漏事件的60%,业务信息泄漏在数据泄漏事件中占比为37%。三是业务梳理难度大。全区自建和统建信息系统超过1000个,涉及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政务服务事项30万项。业务流程复杂,涉及跨部门、跨系统数据调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现有的流程难度大。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区块链政务应用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
一是持续加强政策扶持。设立“区块链+政务”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我区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加大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践,针对实际需求开展资金支持和引导,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二是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政务上链”处于快速发展期,加强管理部门、企业等参与者通力合作,统一技术标准。三是加强政策落地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定期听取企业和群众对政策落实的意见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二)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深化融合应用
一是充分发挥“桂链”平台基础优势,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政务链。对接广西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政务数据资源上链管理和安全可信流转服务,打造“数据保险箱”广西样板,实现政务数据可信可溯源共享开放。二是建立“政务数据上链+主体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可溯监管”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新模式。强化数据汇聚、数据融合治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全链路监控等数据长期运营所需的全流程能力支撑,安全有序推进政务数据安全共享开放应用。
(三)提升“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思维意识
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助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宣传普及小组,以新兴媒体为载体,定期开展“区块链+政务”专题培训,加大对区块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各地各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增强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思维意识。
执笔:杨通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