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广西桂林、柳州、南宁三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引起全国热烈反响。为更好掌握社情民意,摸清当前广西人民群众对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关注程度,自治区信息中心大数据分析课题组采用大数据[ 本报告主要数据来源为2021年4月24日-5月7日互联网主要新闻媒体、论坛、微博、博客等渠道中直接相关信息约481657条。]的方法,对习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舆论重点聚焦党史学习、生态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搞好民族团结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六大方面的讲话和指示内容。
4月25日至27日,总书记赴广西考察,舆论对总书记的视察活动的关注热度持续升高,至4月28日达到峰值(见图1),《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刊发《“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纪实》报道,将舆论声量推向高潮。
从总书记视察行程节点的舆论声量分布情况看(见图2),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作为总书记视察的首站,关注声量最高;其次是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提出“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引起舆论热烈反响。结合舆情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济高质量、乡村振兴、人民生活品质、生态建设、民族团结和党史教育六大方面的话题最受舆论关注(见图3)。
图1 民众对总书记视察广西关注声量走势
图2 总书记视察各行程点关注舆论声量分布
图3 总书记视察系列讲话指示不同内容的舆论关注度
一、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关注度最高,设为100)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总书记到访广西第一站就视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并且要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发表了《湘江之畔祭英魂:“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的专题报道。总书记“学史增信”引发全区干部群众就党史学习畅所欲言。
一是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热情高涨。在主题教育中运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可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手段和场景。广西党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胡建华表示,要让遗址遗迹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干部学习党史的‘教材’”。有网民表示“参加红色旅游,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后辈都不忘历史,不忘英雄。”二是学党史、悟党史过程中理想信念不断升华。随着党史学习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青年学子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卫东说“让党史入脑入心,触动思想,触及灵魂,成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外最好的教育延伸。”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某学生说“通过学习党史,让我确立了为祖国为民族而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念。”三是学史增信的成效期待被落地。来宾市税务局局长杨鹏表示:“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送政策、问需求、办实事。” 还有网民说:“学习和铭记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不仅要明白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更重要是化悲痛为力量,迸发出建设广西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关注度99.2)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总书记对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这样的定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舆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舆论期待未来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破坏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了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阳朔县兴坪镇兴坪村党总支书记徐常学表示“这些年来,漓江里的鱼越来越多,漓江两岸的山越来越青,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网民评论道“超喜欢桂林山水,希望当地政府一定保护好啊!”“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山河才会越来越壮丽。”另一方面,舆论希望能把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体现出来。总书记在视察漓江时不时询问漓江旅游开发情况,强调“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中新网评论道“伴随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漓江沿岸农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势头正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得以改观”。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渔村党支部书记唐存学说:“生态产业引领了乡村振兴新格局,帮助村里实现了产业转移,村民吃上了环保生态饭。”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广西特色发展道路(关注度98.4)
总书记在柳州考察制造业发展状况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要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准确把握本地区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等工作要求。“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快创新和探索广西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是舆论对广西发挥区位优势,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高度关注。广西区位优越,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面向东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陆海新通道。此次,总书记立足广西实际,明确要求广西应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为广西未来探索本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广西贸促会会长李常官表示,总书记要求充分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作用,未来广西将全面推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发展,扩大峰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二是总书记关于壮大民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指示引起舆论热议。4月26日,习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点赞“小米粉大产业”,网络舆论关注声量高涨。螺蛳粉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这个产业的背后是众多民营企业。习总书记提出,要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其中特别强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且“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称,总书记的讲话让民营企业服下“定心丸”,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民营企业也将优化工艺流程,严把质量关,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舆论聚焦总书记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的讲话精神。舆论热议总书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是制造业,只有创新才能自强”的讲话精神,微博#只有创新才能自强#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超6000万。柳工集团党委书记曾光安称,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更加坚定了我们从事基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总书记指示着力研发更高端、智能、绿色的产品,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四、巩固扶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关注度97.5)
“脱贫路上、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共产党说话算数”是习总书记视察广西工作对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广西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工作的要求。
一方面,网民普遍关心广西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路上不掉队。习近平高度评价广西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同时表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让许多人备受感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表示,扶贫政策帮助下,他们家种了12亩葡萄,农闲时外出务工,去年家庭收入超过14万元,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生活。还有网民建言献策,留言评论道,未来普及乡镇企业加农户种养业合作的互利共赢发展模式,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讲话精神令舆论振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前,站在由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对众多投身乡村振兴的干部群众形成巨大鼓舞。毛南族姑娘余悦琪称:“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毛竹山村葡萄协会会长王海荣说:“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我们将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朝着乡村振兴的新目标迈进。”
五、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关注度96.4)
总书记在调研广西民族博物馆时提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等系列重要讲话令广西各族人民无比自豪、欢欣鼓舞。民族团结不仅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还要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舆论期待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表示“牢记党兴办民族教育的初心和总书记的嘱托,引导各族师生自觉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动者”。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新民社区居民罗海新说:“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世世代代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另一方面,群众对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自治区级壮锦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说:“总书记关心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深受鼓舞,一定要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南宁市谷僚艺术团负责人苏永良表示“我们以歌传情、以歌表意、以歌会友,让年轻一代也参与到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中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交流交往。”
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关注度95.1)
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舆论对新发展阶段民生领域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尤为关注,其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重点。
一是民众对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纷纷表示支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最直接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的收入。广西人社厅厅长唐云舒表示“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稳岗增岗,广开灵活就业渠道,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广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表示“因地制宜发展配套产业,多渠道帮扶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实现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新立村驻村工作队员邓永成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业,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二是灵活就业人员期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目前,我区乃至全国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总书记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让许多人感到“如逢甘霖”。南宁市邮政分公司“快递姐”邓艳芬说:“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这是对我们的关爱,听得心里暖暖的。”三是群众憧憬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生活品质的提升,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更要实现精神层面的提升,其中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西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