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研究

广西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发展现状分析

2021-04-20 10:00     来源:大数据发展研究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为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推进“区块链+”应用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趋势向好。


  一、我国抢占区块链技术产业创新制高点,助力区块链落地应用
  我国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11月,国家层面共有50项区块链政策信息公布,各地出台的区块链相关政策达到190项,有力地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二是产业发展快速壮大。2020年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为48.15亿元[ 数据来自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相较2019年的12亿元,增幅超过300%。区块链产业链上中下游三层日益完善,细分领域覆盖了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应用、产业推广、媒体、安全服务、解决方案、DApp应用等。三是技术创新取得突破。蚂蚁链、腾讯区块链、万维链等在区块链跨链、区块链隐私保护、区块链数据安全等核心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安链”和“树图区块链公有链”相继发布。截至2020年末,我国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量累计突破3万件,占全球总规模的58%,基本涵盖了金融、支付、商业贸易、企业服务、数字资产、交通、医疗、法律、能源等26个领域。四是应用领域多点开花。2020年以来,区块链在金融、政务服务、司法存证、产品溯源、医疗健康、公益慈善、社区服务、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落地实施。


  二、我区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向好
  (一)专项政策促进区块链产业落地。2020年7月,我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规划(2020—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等规划政策,明确了未来五年区块链产业与应用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各设区市也相继出台了涵盖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数字建设专项规划。在塔链智库发布的《2020全国区块链政策年度报告》中,广西区块链产业政策竞争力排名第五,各个评价维度得分分布比较均衡:奖励补贴14.6分、应用场景16.9分、产业园区19.3分、技术/人才17.5分、应用落地16.3分。
  (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总体向好。区块链新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我区区块链企业(指经营范围内包含区块链业务的企业)新增注册数量从2019年的137家猛增至2020年的481家[ 数据来自天眼查网站。],同比增速超过250%,创业热情高涨。

图1 广西区块链企业新增注册数量


  从企业数量看,截止到2021年2月底,在广西区范围内,企业名称或营业范围内包含区块链业务的在业、存续企业共956家,虽然数量位居全国第11位,但占全国区块链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5%,总体规模较小。

图2 我国各省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布


  从注册资本看,截至2021年2月底,我区区块链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有184家,占比为17.8%;注册资本在500万及以下的企业有671家,占比为64.8%,我区区块链企业规模目前以中小型为主。


图3 广西区块链企业注册资本分布

  从专利申请量看,2016年至2020年,我区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量为107件[ 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远落后于东部省份;在西部地区,排在四川、重庆之后,整体创新能力较弱。


图4 2016-2020我国各省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量

  从地区分布看,在业、存续的区块链企业中,南宁的企业数量占全区接近一半,其次是柳州市、桂林市,区块链产业与应用发展空间布局逐渐形成。


图5 广西各地市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布

  (三)重点领域应用持续涌现,应用生态不断扩大。目前在金融、政务、医疗、农产业溯源等领域,我区已有较成熟的“区块链+”落地应用。金融服务领域,我区获批开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自2020年以来,南宁、梧州、玉林、桂林等地的多家银行通过该平台落地了多笔区块链融资业务,助力解决了跨境企业融资难、银行风险控制难的问题。政务服务领域,2020年1月,南宁市在全国率先搭建“区块链+人社”综合应用平台并推出多款应用,提供区块链电子劳动合同、人社信用授权、社保卡挂失等应用;2020年11月,钦州发出广西首套区块链物电同源电子印章+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新开办企业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免费发放。医疗领域,柳州市工人医院联合腾讯、柳州医药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院外处方流转”服务,实现院内开处方、院外合作药店取药或药店配送到家。农产品溯源领域,巴马的优质农产品采用区块链技术体系,将百香果、菌菇、稻米等农产品上链;梧州、贺州的茶产业利用“互联网+茶叶+区块链溯源”的模式,建立质量追溯服务保障机制;我区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广西好嘢”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一物一码的农业商品身份认证。
  在司法、工业制造、物流等领域,我区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司法领域,广西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司法链与其他区块链跨链联盟的应用,并荣获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司法区块链应用试点工作一等奖。工业制造领域,2020年7月,神州控股携手云垦与柳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区块链平台——燕云DaaS在智能制造的落地应用。物流领域,北部湾投资集团利用在交通方面优势,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物流货物溯源平台。
  在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基础平台建设方面,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建成运行,搭建了面向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桂链”平台,以“平台+生态+运营”的模式,构建区块链产业创新应用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政务数据”“区块链+跨境结算”和“区块链+特色农产品”等创新应用。火币中国与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金融创新发展研究院、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应用服务提供商无锡井通、明清科技联合共建中国—东盟金融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区块链科创园初具规模,致力打造区块链产业集群。


  三、我区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我区在区块链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上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我区区块链应用主要集中于金融、政务服务、农产品溯源等领域,大规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应用还很少。二是区块链技术瓶颈亟待解决,影响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关键技术包括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侧链与跨链等目前还存在瓶颈。其中,资产上链时链上链下同步数据、资产确权、资产定价和系统吞吐量等需进一步改进,打通“数据孤岛”时跨链技术目前尚缺统一标准。三是人才队伍严重短缺,区块链人才储备少,培养难度大,导致人才增长速度赶不上行业发展速度,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区块链人才。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区块链落地政策引导。
当前区块链各项标准和政策有待完善,需要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上,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在知识普及方面,以新兴媒体为载体,加大对区块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在创新应用方面,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区块链企业与区块链技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合作,整合上中下游产业资源,促进“区块链+”应用落地。在破除壁垒方面,引导建立区块链技术标准,解决开发语言、智能合约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技术落地障碍。在知识产权方面,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区块链技术创新、专利申报。
  (二)加强对区块链人才培养引进。我区要推动区块链产业技术落地,需要进行规模化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引导区内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区块链专业学科和区块链创新实验室,构建产业与高校的区块链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速区块链技术走进校园;参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的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引导相关机构对区块链技术人才开展可持续的技能培训和职称认证,加速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广西区块链人才库,对区内区块链人才统一管理,减少人才外流。在人才引进方面,完善补贴和奖励政策,吸引区外区块链人才到桂发展。
  (三)加强对区块链融合应用探索。不断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医疗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匿名性等保护患者隐私,实现电子病历、医疗数据共享、药品防伪等;在教育领域,实现学生的学历学籍学分的区块链认证系统与信息链式化;在政务领域,推动区块链在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数据共享、行政审批等场景应用;在数字版权领域,利用区块链为电子作品加盖时间戳,实现版权确权;在交通领域,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交通数据统一、规范的传输和存储,实现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在农业领域,基于区块链实现农产品溯源、农业金融保险、农产品供应链等应用;在工业领域,基于区块链实现产品的品控证明、资金支付证明、票据的真实性证明、供应链流转证明、渠道销售证明、客户使用证明;在城市建设领域,区块链与5G、边缘计算、大数据等相结合构建可信物联网基础设施等。鼓励行业机构开展区块链应用咨询服务,为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提供评价与决策咨询。



执笔:杨武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3050641576400275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