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研究

国内地方数字化实践启示与对策建议

2021-04-13 09:00     来源:大数据发展研究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浙江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高标准高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标浙江、福建、江苏、广东、上海在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实践分析,结合国内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新形势,从顶层设计、核心产业、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以大数据赋能数字广西建设再加速的对策建议。


  一、“十四五”各地部署推进数字化建设实践

  (一)浙江省。浙江部署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聚焦党政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方面作为数字改革的重点,构建形成“1+5+2”的工作体系,即1个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个综合应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2套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通过数字化改革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数字化改革总体时间表,打造全球数字变革新高地。

  (二)福建省。福建谋划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并提出建成数字中国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智慧海洋和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数字丝路”核心区,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发展超越赋能新引擎的战略目标。

  (三)江苏省。江苏提出政府数字化转型新思路,布局“数据体系创新+业务再造创新+数据治理创新+技术支撑创新+管理理念创新”五位一体架构,突出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式变革,系统性重塑新时代政府数字化治理行政理念、行政流程、行政行为、管理机制、运作模式、组织结构等,推动实现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产业部署方面正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数字产业加速领跑、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产业生态加速优化、数据价值化加速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等六大行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四)广东省。广东谋划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广东模式”“广东范本”“广东样式”,从“上、下、内、外”四个层次成体系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纵深发展,推出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出新出彩”方案,推动数字政府改革政府服务由分散向融合转变、政府治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政府运行由独立向协同转变、政府决策由数字向智慧转变、项目建设由工程向服务转变、产业发展由支撑向赋能“六个转变”,提出打造政务服务能力、营商环境、治理理念格局、政府行政效能、省市一体化技术架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六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服务效能。

  (五)上海市。上海创新性再推优化营商环境方案4.0版——《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5方面提出31项任务,共207条举措,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降低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市场化、法治法、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合各地新实践,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建设成为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政府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措施保障等方面统筹力度大,注重全面部署、“一盘棋”发展、范式引领示范,蓝图架构清晰,发展定位明确;二是数字化建设规划布局具有较强前瞻性,铆足动力力争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中抢先机开好局,以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数字化建设方式创新亮点突出,注重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大胆革新争优,突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产业支撑作用发挥、民生领域服务增优。


  二、数字广西建设成效和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谋规划、建机制,促改革、放权力,推项目、搭平台,推动数字广西建设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以实施重大改革为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政务数据“聚通用”改革,推进数字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实现双提升,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将广西“简易办”改革作为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广西数字政府架构体系和政务数据治理体系得到业界充分肯定,成为首批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试点地区,广西政务数据治理从全国倒数跃居排名第九。二是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坚持规划政策引导,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30条政策措施和数字广西建设“1+13”政策文件,全面提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聚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等市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是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加快教育、医疗、住房、扶贫等民生服务智慧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数字社区、边境管控、国防建设等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服务普惠便捷水平取得新进步。四是以五大平台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拓展信息共享、加强技术合作、升级经贸互联、深化人文交流,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迈上新台阶 。

  数字广西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标浙江、福建、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足,总量偏小。根据赛迪发布《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数据显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65.3、55.0、52.2、51.5、45.5、38.6,排在全国前列,2020年广西数字经济总量为7267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2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6)。二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突破,基础科学、应用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领域与先进地区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拥有知识产权的本地核心技术和产品较少。三是大数据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务数据“聚通用”虽取得实质性突破,但行业数据分割孤岛现象仍突出,数据统筹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数据治理和融合应用不够,数据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四是数字基础设施还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网络基础能力、数字网络普及覆盖能力、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政务数据服务能力等支撑能力亟待加强。五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与东盟国家间、省部间、厅局间的建设合力需强化,信息港建设的综合支撑、项目推进、资金投入等方面仍需加大支持力度。


  三、对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要坚持“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结合。新时期数字广西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部署,以实现政务服务再优化、数字广西建设再加速、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再升级”为三大目标为导向,以开展政务服务“简易办”冲刺年、数据融合冲刺年、数字经济提速年、数字丝路共建年“四个年”为抓手,实施数字政府提效工程、数字经济赋能工程、数字社会普惠工程、数字设施升级工程、数字丝路畅通工程“五大工程”为主线,科学制定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明确“数字广西规划+行业领域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打造形成数字广西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发展格局。

  (二)核心产业要坚持“无中生有”与“脱胎换骨”结合。实施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发挥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作用,在一百个领域、推进一千个场景的一万个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大众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打造“数据+生态”开放应用生态圈,培育一批本土数字化核心产业实现“无中生有”。积极推动新一轮数字化技改,推进大数据技术与核心产业深入融合应用,加快传统优势领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探索在若干传统支柱产业领域推进“一业一云”,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快推进南宁、桂林、北海等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落实“三企入桂”成果、开展“行企入桂”招商,推动一批数字经济企业落地广西,重点抓好鲲鹏产业、信创产业、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量子科技、集成电路产业、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存量,培育壮大产业增量。

  (三)创新发展要坚持“引进示范”与“本土创新”结合。借鉴浙江“浙里办”、广东“粤省事”等经验做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协同发力,进一步提高民用、商用及政用三大类数据共享开发,扩大线上政务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精准度。创新打造“智桂通”综合智能化平台,深化民生服务掌上便捷办理,推进旅游、医疗、教育、电商领域数字化应用,推行普惠性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更加优质涉企服务,推行群众办事智能手机“一机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数据治理、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等,推动实现民众获利、企业得力、环境优化和治理提升,打造广西“掌上”应用数字化品牌。

  (四)开放合作要坚持“引进来聚”与“走出去融”结合。实施数字丝绸之路畅通工程,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推动建立信息港建设省部协同推进机制、中国—东盟数字互联互通机制,争取设立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基金,打造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实施“百技千企融东盟”专项行动,深化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探索“本地化+落地化”服务模式,加强与国际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着力用好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推动“走出去、引进来”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合作交流,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基础设施、公共数据资源和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共用,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执笔人:蔡耀君、韦泽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305064157497955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