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新智库相关经济指数模型,采集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分析:2021年1月,我区数字经济指数同比去年有较大提升,但在保持连续3个月上升的趋势后,指数环比降幅较大。
一、数字经济指数增长趋势总体有所放缓
从全国看,1月我国数字经济总体发展平稳,指数622,环比上升3.5%,主要是和溢出指数和融合指数相关的产业及重点领域保持上升趋势带动了总体发展。
1月,我区数字经济指数636,同比上升18.5%,排名18位,比上年同期排名前进3位,但环比下降23.3%,排名从2020年12月第14名下降到2021年1月第18名。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综合研判,一是临近春节,数字经济产业招聘人数、工资总额、招标数量、新成立企业注册资本出现下降,从而影响总指数的提升。二是疫情时期出台的一些短期刺激政策有效期逐渐结束,实体经济尚在恢复期,投资者持观望态度,注册企业意愿较低。各分项指数中,我区数字经济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度较好,为51.36,环比增速9.64%,基础指数基本持平(0.93)。但体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的溢出指数(7.4)出现下降,环比增速为负。
二、“中轴”城市表现突出,其他区域出现新亮点
1.南宁、柳州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月,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5名为南宁、柳州、百色、梧州和河池,指数分别为122.19、61.78、47.77、37.18、36.05 ,环比分别为44.94%、119.63%、130.81%、23.21%、34.40%。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南宁稳居榜首,数字经济指数122.19,全区排名第1,四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五。柳州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进有力,继续发挥“中轴”城市作用,全区排名第2。百色、梧州增长势头强劲,在全国排名大幅前移94、25位,数字经济指数增长幅度远超其他市区,同比增长600.69%、238.35%,与此同时,防城港和来宾同比分别下降52.13%和17.57%。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市数字经济投入之间的差异。
图1 2021年1月我区数字经济指数情况
2.北海产业指数贡献率领跑全区。1月,北海市正向拉动38.8%,同比增幅最大,为234.35%。电子信息产业是北海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主导产业,北海工业园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食品药品、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产业布局。截至2020年底,园区内注册企业达1802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产值298.46亿元,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载体和重要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以广西三诺为主干的笔记本电脑产业树和智能音频产业树,产品产量和经营指标都实现大幅增加,2020年完成生产电脑类产品400万台、增长82%;生产音频类产品1400万台、增长13.2%;实现出口100亿元、增长130%,从而带动产业链条近20家公司集聚发展。以冠捷科技为主干的液晶显示器产业树,拉动联合胜利光电等17家配套链条企业的投资和建设。以北海硕华公司主导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3D玻璃及陶瓷盖板产业树,引进了龙浩光电、润瑞科技等6个子项目。其中,龙浩光电已建设20条生产线及相关试验室。
图2 2021年1月各市产业指数情况
3.百色市数字经济融合程度跃居全区第2。1月,全区融合指数前五名为南宁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梧州市,分别是3.35、2.83、2.64、2.56、2.50。与2020年12月相比,百色市名次前移了8个名次。2020年,该市以电子商务、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等领域为招商重点,引进了一批生产智能机器人、3D眼镜、3C数码、车载监控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落户百东新区深百产业园。大力开展“互联网+百色芒果”系列线上营销推介活动,2020年芒果季,通过电商销售芒果约为2054万件,快递单数同比增长40%,实现销售额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0.8%。
图3 2021年1月各市融合指数情况
总体上看,2021年1月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稳中有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呈增长态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基础指数保持稳定,其余指数受春节前投资、市场、人力资源等因素波动影响,出现环比下降情况,各地市发展出现新亮点。
附件
广西数字经济指数说明
课题组通过分析互联网大数据,设置数字经济指数指标,主要测度我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用于监测我区月度、季度等短期数字经济运行状况。该指数由四个一级指标共同决定,分别是产业指数、融合指数、溢出指数、基础指数。其中,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度量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涉及数据资源管理、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化生活应用,从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和使用四个角度来度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增长。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从当期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和金融等行业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具体体现为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等方面,度量了融合的程度。数字经济溢出指数度量当期其他产业利用数字经济产品作为中间品的比例,是数字经济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
执笔:李静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