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研究

大数据分析广西民生领域的六大“烦心事”

2020-12-23 10:00     来源:大数据分析课题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更好掌握社情民意,摸清当前广西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助力有关部门民生保障工作,课题组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国内、特别是我区主要新闻媒体、论坛、微博、博客等与民生领域相关的舆情、统计及其他公开数据共计4515万余条。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舆论认为我区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环境、养老、就业等六大民生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痛点和堵点。

 

  一、看病难、看病贵仍是“老大难”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健康广西”行动,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老大难”尚未完全解决。根据大数据分析显示,此项关注度最高设为100.0。当前,舆论反映主要集中在:

  一是医疗资源“寡且不均”。截至2020年11月,广西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量仅为1.44家[ 高德POI(信息点)数据分析],在31省中排名第29位(图2)。其中,南宁市和柳州市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214家和64家,两市三甲医院占全自治区三甲医院的57.2%,而来宾市、崇左市仅为2家、3家。总体来看,广西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区域内分布不均。搜狐网舆论反映,在群众健康需求增长迅速的同时,广西医疗资源的供给侧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布局不合理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有民众在新浪网反映,自己所在的县没有三甲医院,一旦大病,当地很难满足就医需求,而市级三甲医院一床难求是常态。


  二是基层就医困难。近年来,自治区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基层就医得到一定缓解。但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基层民众就医困难问题仍然突出。截至2020年11月,广西共有基层卫生院1962家,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与江苏(8330家)、浙江(7443家)等全国靠前的省份差距较大( 高德POI(信息点)数据分析)。如,横县居民反映,当地一些村级卫生室,长期无人在岗。南丹县网民称,除了医疗服务水平低,基层卫生系统硬件设施也亟待改善。一些乡镇卫生院连做彩超、拍X光片的基本设备都没有,村卫生室更是捉襟见肘。

  三是看病“贵”难题依然存在。随着2015年广西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部分药店顺势涨价。来宾市网友反映,来宾市大多数药店随着加入医保定点药店行列,药价普遍上涨。《南国早报》报道,从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常用心脏急救药硝酸甘油的价格已上涨了十多倍。据了解,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一现象,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应对。

  二、教育资源“不足不均”

  舆论反映,广西全区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不均,特别是乡村教师资源日趋紧张,阻碍了广西教育事业提质发展,此项关注度仅次于医疗领域。

一是高水平教师缺乏是普遍现象。广西高水平教师人才大多集中在南宁、柳州等市的重点学校,其他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缺乏优质教学力量。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区学历为研究生的普通高中教师4242人,在全区普通高中教师中占比仅6.72%,排名全国第24名。网友“麟龙通宝”说:“我就读的高中是全广西60所普通示范高中之一,居然有一两门课是用家乡话全程上课”。网友“而已”说:“对于那些南宁、柳州没有户口的,以及南宁柳州以外没能进入当地最好学校的那些绝大部分学生,上一本很难。他们高考中遇到的题目很可能自己老师都解答不出来,很多大千世界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他们可能是在试卷中第一次见到。”


  二是教师职业发展困难。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广西普通高中拥有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教师总计12991人(图4),全国排位第19名。教师职称指标名额较少,加上职称认定本身具有地域局限性,对教师个人的长远职业发展将产生较大限制,导致难以吸引教职人才。就全国教师薪资水平而言,广西教育行业平均薪资较全国偏低,教职人才在就职可选范围内大多不会选择留在广西。网友“生与涂”说:“广西教师的基本工资在全国范围内偏低,导致没有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愿意做老师,愿意做老师的都是选了师范类,又不会其他赚钱的本事才选择这条路的。”



  三是乡村生活、工作负担重。乡村教师长期面临收入低、工作压力重、工作环境差、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光明日报》称,在广西一些偏远山区小学或教学点,有的学科老师成了“全科教师”,频频出现体育老师教语文、数学老师教科学、语文老师教音乐等“跨界现象”,有的教学点更是一个老师坚守一辈子,其中不乏身残者、带病者。中国新闻网称,整个广西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老龄化严重,如今支撑村小和教学点的老师,都是当年的中师毕业生。未来几年将迎来退休高峰期,师资缺口很大,亟待补充。

  三、交通基础设施较薄弱导致物流受阻碍

  广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基本实现,但舆论分析显示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当前广西部分地区交通物流设施覆盖率仍然有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自治区高速公路密度为2.5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2名,主干网络建设不足,密度低。虽然县乡道路总里程在全国排名较高,但存在建设水平不高、维护不足等问题,对交通运输支撑力度较弱。中新网南宁报道,在城市周围地区,当前广西农村公路还存在底子薄,技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弱的问题,在交通基础建设上仍然存在地方财政相对薄弱,建设资金保障不足,养护投入严重不足,应对灾毁能力较弱,建制村通客车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二是物流行业资源集聚能力不足,从业人员较为短缺。企业互联网招聘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广西物流企业招聘总人数为91455人,排名全国第20名(图5),较2019年全年(189389人)减少约一半,说明广西物流企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清华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缪立新称,目前广西物流企业在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上仍有欠缺,导致对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吸引力不足。此外,与物流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海口的配套设施还远远不够,与其他省市区交通网络的衔接上也不够合理,一定程度上无法跟上现代化物流业务需求。



  四、群众仍被噪音扰民和农村环保问题困扰

近年来,我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但仍有一些让民众头痛的环境问题:

  一是城市噪声扰民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噪声污染举报量位列全国第七,排名靠前。其中,建设施工噪声举报量最多(图6)。《南国早报》称,南宁市2020年上半年环境保护类投诉共1.5万件,其中,噪声污染投诉便高达1.2万件,不少民众反映居住地附近的工地长期夜间施工,噪音大、扬尘多,深受困扰。



  二是农村水污染问题改善缓慢,环保工作偏向“表面功夫”。随着工业的发展,广西的水体受到污染影响。另外,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农村畜禽养殖粪污对农村水体环境也造成影响。广西财经学院在2019年对南宁市、来宾市,钦州市以及北海市等地的乡村民众进行乡村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3.18%的人认为没有改善,甚至有17.27%的人认为当前河流污染变严重了,只有9.53%的人觉得河流污染当前有很大改善。此外,有村民反映农村环保工作偏向“表面功夫”,未能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比如农村垃圾集中焚烧处理表面看是很实用,但实际上代价巨大,焚烧垃圾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五、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广西就已进入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会,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0%。舆论反映,广西目前在养老领域还存在以下短板:

  一是养老项目数量少、审批难。《科学与财富》期刊称,目前广西养老相关政策虽然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总体的发展方向,但关于养老产业项目审批的相关法律以及针对养老产业的验收、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仍待明确完善,导致部分市区县养老项目难以落地,在营养老项目数量偏少。以养老院为例,截止2020年11月20日,广西存续的社会性质养老院数量为124家,在全国排名第21名;每百万人口拥有养老院数量为2.5家,在全国排名第23名(图7),相对靠后。

图7 全国31省市每百万人口拥有养老院数量

  二是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仍待满足。据新华网报道,广西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700多万人,尤其是独居、空巢老人群体较大,而养老服务业发展起点低、底子薄,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满足。养老服务新模式如“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新模式、“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新模式、“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等等,仍有待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合作开发运营,普惠、良性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仍有待进一步建立。

  六、受疫情冲击就业压力大

  广西近年来积极出台就业创业推进措施,但疫情后受多方因素影响,“就业难”再次成为群众操心事。具体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竞争压力更大。据自治区教育厅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毕业生数量较去年数量增加3.15万人,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9月广西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初次就业率较去年分别下降8.32%、14.35%、6.5%。2020年全区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率下降,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网友“我得改个名字证明我是文化人”9月在微博平台表示:“本来找工作就难,现在实习都泡汤了!”,评论中也有广西网友表示大专生找工作同样难。

  二是新冠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冲击较大。2019全年广西的外出农民工聚集在广东就业的占区外就业农民工总量的91.4%。经济观察网称,受国内外疫情影响,2020年广东省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同时对于此前在外向型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因为海外疫情的持续,外向型企业自身经营受影响,企业的岗位需求也相应的萎缩。对于农民工来说,转行也尤为困难。当农民工回乡找工作或创业时,面临职业技能和当地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这部分人群的结构性失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3050641537257277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