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 - http://gxxxzx.gxzf.gov.cn/
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服务 > 大数据发展研究

前三季度我区数字经济稳中向好 ——2022年前三季度广西数字经济监测分析报告

2022-11-15 00:00     来源:数字经济处课题组
【字体: 打印

下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在此背景下,三季度我区数字经济仍保持较好增长势头,有力对冲传统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扩大投资、提振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和动力。

一、前三季度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赛迪智库数据显示,我区大数据区域发展指数22.73,全国排名19,比去年前进1位,自2017年以来实现逐渐上升。财新网数据显示,我区数字经济指数1093.2,自2020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位,在三季度全国平均水平环比下降2%的情况下,我区产业指数、融合指数、溢出指数和基础指数四大一级指标贡献率全部实现正增长,数字经济逆势上升,表现出我区强劲发展韧性。

(一)数字经济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是数字经济投资提质增效。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7.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5.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0.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8.7%,有效拉动投资落地见效。此外,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截至前三季度,广西今年新建开通5G基站约1.51万个,按照平均每个基站造价40万估算,直接拉动投资超6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35万个)增加11.85%。

二是数字经济消费释放新动能。一方面,数字化消费显著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前三季度,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拉动消费增长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助力扩大传统消费规模,我区通过开展2022年广西“33消费节”(第二季)系列活动,撬动各大银行、商户开展电商促销,在三季度投入价值约2000万元的各类消费券,引导消费者线上抢券、线下实体消费。三季度我区各类商品消费总额实现同比增长6.4%、环比二季度增长19.74%,消费热情显著提升;国庆节期间,广西消费规模排名全国第16,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8.7%,较节前1周环比增长49.3%,极大促进了消费潜力释放。

三是数字经济贸易再上台阶。疫情影响下,实体企业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跨境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自RCEP协议生效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南宁、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与东盟国家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截至前三季度,广西跨境电商企业已在越南等国家建设或租赁海外仓13个,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6.9%,其中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集聚跨境电商企业达102家,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32.73亿元,同比增长126.5%。

(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并进。

一是数字产业化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我区软件业务累计收入576.77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全国平均水平(9.8%)高8个百分点,增速全国排名第6,西部排名第4;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全国平均水平(10.1%)高15.5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5,西部排名第4。全区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3%和42.0%,合计拉动全区规上服务业增长9.6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86.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排规模以上服务业10大行业之首,持续展现数字产业蓬勃生机。

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方面,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逐步深入,截至10月,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其中已建成的2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4亿、解析量超6.9亿;累计推动“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00个。智能制造方面,我区积极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截至10月,已建成242个智能工厂、137个数字化车间,传统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提升。数字教育方面,我区持续推动名师、名校资源生成、汇聚和共享。截至10月,广西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覆盖率达100%、班级覆盖率达到98%以上,计算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基本满足师生日常教学需要。智慧医疗方面,广西首家互联网数字医疗产业基地于8月初正式落户防城港,预计三年内打造50亿规模产值的集群,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构建数字化大健康平台。数字文旅方面,三季度期间,我区境内大部分游客习惯通过手机APP应用搜索目的地、规划旅游行程、在线预定等,如携程旅行、飞猪旅行、途牛旅游等线上旅游OTA平台应用占游客APP使用类别总量的66%;在旅途辅助应用中,微信、抖音、支付宝等被广泛应用,其中游客使用微信支付占比达53.70%。

(三)数字经济支撑要素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新基建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截至前三季度,“信息网”投资完成369亿元,占年度计划92.3%,超额完成时序进度的目标任务。累计建成5G基站5.8万座,5G网络完成对全区各市、县城区的连续覆盖以及部分乡镇街区和重点农村的覆盖,5G用户数接近1678万,排名西部第二。建成4G基站18.4万座,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区千兆宽带用户达379万户,排名全国第六。全区已建、在建9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最大承载能力达到32.2万架标准机架。中国—东盟星动云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积极调研谋划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项目。广西疫情云、信创云上线运行。

二是数据治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汇聚数据131.42亿条;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21.49亿条,汇聚社会数据8648万条;自治区电子证照数据汇聚稳中有进,汇聚类型数量排在全国第十二名。数据要素集聚平台在疫情防控、群众办事、企业开办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其中,“桂战疫”平台实现疫情防控全链条全流程贯通,在7—8月的北海、崇左疫情处置中,迅速找出阳性人员5318人、密接人员4.3万人,为疫情处置决策提供关键支撑。“智桂通”常态化运营推广机制逐步建立,截至7月整体认证用户数达1074万,累计应用访问次数达1.2亿次,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桂通办”平台贯通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共对接16万项事项、对接事项完成率99.99%,注册用户超4300万。“爱南宁”现已有超过100款应用服务,实现了700余件事项的“一网通办”,截至8月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0万,累计为南宁市民提供服务超过4.3亿次,为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要素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招商引资上,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先进技术展参展项目达到274项的历史新高,集中展示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其中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数字广西抓住机遇,签约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32个项目,总金额超100亿元。创新引领上,8月,广西推出六大科技创新工程,将建成200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项目指南包括在教育、医疗、农业、交通、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示范试点项目122个,总投资超过2.9亿元。减税降费上,我区信息通信业持续通过提速、减免、融合优惠等多样化方式服务全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发展。截至9月,信息通信行业扎实开展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降费工作,累计惠及全区中小微企业超过28.8万户,让利超过5500万元。资金保障上,上半年财政厅下达1.08亿元支持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建设;9月,财政厅下达数字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000万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1550万元、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奖补450万元,预计可带动项目投资超过1.29亿元。

二、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一)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供需适配度不高。

伴随新一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就业市场压力仍维持高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供给看,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规模近40万人,总量增量都创历史新高,但受疫情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仍持续减少。三季度总体人才供求比为4.34,比去年同期的2.04增加2.30,比上季度的3.57增加0.77;其中数字经济相关岗位供求比为5.94,高于平均水平,领域内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从需求看,三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求职人数为7981人,占所有求职人数14.06%,就业需求仅次于建筑业排名第二,比去年同期增加2069人,与此同时岗位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288个,职位竞争压力有所增大。从薪酬看,数字经济相关行业薪酬呈走低态势,7—8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薪酬为8147元,比去年同期降低2.6个百分点;三季度,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类职位薪酬中位值为5170元,比上季度降低3.3%;毕业生对该岗位的期望薪酬由二季度的4224元降至本季度的3988元,期望降幅为5.9%,就业市场信心持续低迷。

(二)数字化消费仍存在较大提振空间。

数字化消费相关指标虽今年以来连续提升,但与往年相比呈走弱态势。三季度,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期增速分别比2021年、2020年低12.8、21.4个百分点,其中旅游消费958.76亿元,比2021年下降17.97%,比2020年下降23.01%,与疫情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消费能力偏低,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7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1%,仅排全国第25名。收入偏低限制了居民的总消费盘子,削弱了居民的数字化消费潜力,导致借助数字化消费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动能不足。二是数字化消费成本偏高,1—8月,我区快递业务总量6.72亿件,同比增长2.7%,全国排名19,快递75.73亿元,每件快递的均价约为11.27元,明显高于9.6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扣除快递投递结构及服务要求,实际上也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说明我区网购距离相对较远、供需失配。

(三)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较为突出。

由于基础条件不同,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等原因,导致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一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差距,最新统计显示,我区ipv4地址持有占比为1.38%,排名18;去重之后网页总数占比为0.73%,排名17。截至前三季度,我区5G用户为1678.2万户,占移动用户的29.23%,排名25,互联网相关指标均在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二是各地市之间有差距,我区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一核一轴”地区优势明显,南宁、柳州、桂林数字经济指数长期排列在前5名。但大部分城市发展缺乏稳定支撑,波动较为明显,9月防城港和梧州的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但贵港、玉林、北海则受基础指数和融合指数的影响降幅较大。三是城乡数字红利有差距,当前我区最新城镇化率55.08%,城乡人口基本持平。但截至目前,我区农村地区累计建成基站约1.3万座,仅占总数24%,农村人均基站数量仅约为城镇地区1/3;此外,我区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仅有49.8%,远低于城镇地区覆盖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建设。

一是释放政策效应,完善人才保障配套政策,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给予人才名额倾斜等扶持措施,通过高质量公共服务为人才生活提供便捷,解除人才的生活负担,以提高我区人才吸引力、缓解人才流失问题。二是强化精准对接,及时梳理我区数字经济企业需求,尽快厘清我区数字经济企业、重点人才群体等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三是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我区特色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创新招聘渠道,丰富就业形式,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整体振兴数字经济人才供需局面。

(二)想方设法推动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强企业转型服务力度,首先摸清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底数,了解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做好政策讲解、培训教育,增强企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能力,同时积极利用政府资源和科技企业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难度,并以工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树立标杆,打造更多像柳州螺蛳粉那样具有本土特色的网红产品,以点带面引导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二是引导全社会向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以制度创新带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创新赋能数字化消费发展,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价格规制,积极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数字产品和服务生产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多种渠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增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为群众数字普惠化提供便利。

(三)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充分研究数字经济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与作用机制,推动各地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阶段、特点相匹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城市地区,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支点作用,强化与世界、国内优秀企业的联动合作、融合发展,推进数字经济链条产业创新,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拉进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乡村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物流网络,就农产品销售加强地方物流和中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增加冷链发展投资,构建村里人自主负责的物流运输队伍,与上级物流服务网点对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缩短城乡发展差距。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区数字经济持续领跑优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走向尚不明朗。下阶段,数字经济准入的低门槛将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向政策优化、补贴精准、市场转型、包容创新等方向转变。

(执笔人:李静)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