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全面感知和泛在链接为基础,以数字平台为核心,具备迅速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和智能事务处理能力,实现园区服务数智化、园区管理数治化、园区产业智能化的园区发展新模式。]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民生服务普惠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型载体,在广西“十四五”系列规划中实现了战略部署全覆盖,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有助于增强园区企业的整体数字化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园区服务再次提档升级,有助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本地化数字产业生态圈,有助于加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智慧园区建设是以瞄准传统园区“服务体验差、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产业承载弱、体制创新难”等痛点进行靶向施策,推动园区管理、服务、运营、安全和低碳发展等各业务流程变革,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破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等多方之间的信息壁垒,不断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各类数据要素流通和融合应用创新,以“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方式撬动整个园区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云通信等前沿数字技术产业生态圈在广西的布局和发展。鉴于此,我区应加快推动智慧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一、智慧园区发展趋势特征和各地举措做法
(一)发展趋势。智慧园区作为一个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创新环境高质,可成长可扩充且面向未来持续迭代发展的未来园区,通过对园区运营管理体系、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园区人文社区体系和园区社会治理体系四大服务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智能管理,对提升园区管理及服务效率,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拉动力、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需求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传统园区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从封闭管理走向开放管理,从单一发展逐步迈向融合发展,从服务缺失到服务贴心,从单点智慧到全域智慧化发展。智慧园区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系统高速互联、数据高度互通。随着全光网络升级改造和5G双千兆宽带网络提质增效,以及全新一代无线局域网传输技术Wi-Fi 6网络升级应用,园区中的各种设备、系统和资源可实现无缝接入和数据互通,有力推动系统互联、数据互通共享。二是能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智慧园区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监测体系,能源采购、输配和使用全流程可视化,可以更加合理化的对能源利用进行监测和分析,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有效推动园区向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智能感知、体验感强。随着智慧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并存聚集,从单一生产型的园区,逐渐发展成为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园区,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集聚和辐射效应也持续增强,在新一代技术加持下,科技赋能园区硬件智能化、服务平台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等数字化转型升级,园区内人与物的相关信息逐步实现无缝连接、协同联动与全面感知,形成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方位管理。
(二)地方做法。上海、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在自身科技创新和产业园区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际视野,紧抓信息化发展机遇,创新引领推进智慧园区发展。
上海:着力推动智慧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实现重点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信息化应用水平、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率先提出包括设施、管理、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创新性地对工业区、商务园、科技园、创意园等不同园区类型提出了差异化建设内容。当前,上海已有三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合计共30家园区,其中集中在科技园有18家。
重庆:着力打造智慧园区试点示范。《重庆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升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的载体和平台,构建智慧园区平台体系,推进园区产业智能化,打造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及企业竞争力。目前,重庆已启动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5个智慧园区。
浙江:着力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支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浙江省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及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完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园区智能化服务高度覆盖,不断支撑园区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园区有55家,省数字化试点园区有46家。
江苏:启动了智慧园区认定和管理行动。《江苏省智慧园区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指出要融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江苏2017年已评定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园等18家产业园区为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园区。目前,江苏商务厅启动评定第三批江苏省智慧园区。
广东:着力打造5G智慧园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申报指南》指出要加快构建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5G与制造业各垂直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广东是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拥有产业集群或专业镇超过400个,5G智慧园区以及“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包含了8个先进的5G+智慧工业园区),正成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山东:出台专项规划推动智慧园区健康发展。《山东省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指南(试行)》指出要优化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健全园区业务支撑体系、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山东打造省内首个5G智慧园区,也是全国第一批5G落地的园区。
(三)经验启示。纵观各地方智慧园区建设举措做法发现:一是政府在智慧园区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的大力投资和政策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企业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引资源、人才的举措值得借鉴;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园区建设,敢于坚持以战略推动、大胆尝试、创新突破,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交流合作等方面率先探出新路子、拓展新空间。三是勇于打造“实验田”环境,政府带头主动干,与企业共同营造先行先试、容许试错的发展环境,建设各领域智慧园区建设的标杆和灯塔,让智慧园区建设成为行业共识,打造社会资本愿意投、商业模式愿意试、智慧服务踊跃用、数字人才积极来的良好发展氛围。因此,我区在建设智慧园区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本地优势和特色,在发展优势、发展动力、驱动措施等方面,敢于突破思维出新招,为智慧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合广西自身发展的智慧园区建设路径。
二、我区智慧园区建设面临的四大问题挑战
当前,我区智慧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挑战,究其原因有发展理念和缺乏大局意识等主观因素,也有信息基础设施缺乏配套和衔接、招商引资盲目和不规范、信息化网络联动性差等客观诱因,还有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出现同质性竞争等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智慧园区规划建设缺乏调控协调和指导。部分园区能对接上层规划形成相关产业簇群和产业链簇群,保障园区的经济效益,但在信息化具体建设和招商引资中仍缺乏指导和规范,甚至在出于谋求短期发展需要在业态与功能选择上容易贪快求绩,忽略长期考虑,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互动交流、资源整合较少,当园区之间和园区内企业间存在同质竞争,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不足,造成难以协调,容易造成竞争激烈而合作不足。
(二)智慧园区发展需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存在矛盾。我区各类形态的园区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园区有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支撑与企业及用户增长的生产生活供需不足愈发突出,如支撑园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投入大见效慢,信息化水平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成体系等。如何夯实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硬实力,强化园区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等软环境支撑,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形势依然严峻。
(三)信息化平台缺乏兼容性,孤岛严重,信息共享难。智慧园区对产业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行政数据等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通常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容易造成园区内企业信息不共享,信息化网络联动性差,数据挖掘不够,赋能不足等。
(四)智慧园区资金人才匮乏。智慧园区运营服务需要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团队去全面规划开辟可行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空间,而部分园区缺乏自己的信息化专业建设团队,容易出现重建设轻运营服务现象,如重管理智能化、轻大数据智能化、重硬件轻软件等,使得信息平台的组建、维护及升级存在较大难度。
三、加快推动我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共同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聚焦我区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不大,产业能级不高、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开放合作优势不够等问题,在全区范围遴选出产业基础较好、管理服务规范的园区,如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4个自治区数字经济示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数字经济产业园、广投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桂林华为生态产业合作区等10大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及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推广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园区建设指南》,谋划布局一批全面感知、泛在联结、主动服务、智能进化的示范性引领性智慧园区建设,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融通创新,推动园区向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创新环境高质方向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多元协作、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智慧园区生态。同时,突出数字化赋能产业园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发挥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拉动力、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我区数字经济。
(二)加快推动智慧园区一体强基数字平台研发应用。实施园区数字化转型重大工程,加快研发智慧园区一体强基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园区智能中枢数据湖、智能中枢融合集成子平台和智能中枢数字孪生服务子平台“一湖两平台”,高水平高效率支持智慧园区服务数智化、园区管理数治化、园区产业智能化等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快布局以“智慧园区一体强基数字平台”为核心的前沿数字技术产业,谋划试点建设一批‘零碳’智慧社区、‘零碳’智慧园区、‘零碳’智慧建筑等,助力我区碳中和碳达峰工作。进一步强化智慧园区一体强基数字平台赋能作用,为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智慧体育场馆、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广西)运营展示中心和智慧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十四五”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具有融合集成、数据智能和极简运维的一体化能力底座,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不断打造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雁阵效应”。
(三)加快推进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金鼓江片区数字孪生城市试点建设。着力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体系,将中马钦州产业园金鼓江片区建设成为自治区“智慧孪生片区”典范。通过深入剖析金鼓江片区业务全貌、创新片区治理体系、构建片区治理能力、落实精细化实践路径,提升城市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同指挥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能力,实现片区建设管理数据化、社区服务职业化、协同共治多元化。同时,着力营造安全、便捷、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提升金鼓江片区治理效能,打造“中交城投向海产城融合智慧社区”,实现片区数字模拟运行、交互反馈、全域生态治理数字化监测。进一步推动新型智慧片区管理可视化,提高片区科学化决策水平,赋能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广西数字与产业融合发展与“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建设。
(四)探索构建智慧园区建设评价认证体系。加快构建智慧园区建设评估体系,明确智慧园区评价边界和相关要素,率先开展评估工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发展水平、建设重点、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发展趋势进行结构性分析,帮助园区提出智慧化建设方案,助推企业精准融合、转型升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形成具有较强引领性的智慧园区建设评价工具,形成基于数据的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模式,指导各园区智慧化建设与应用,探索出一条适合广西的智慧园区建设新路径。
(执笔人:蔡耀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